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呼吸内科 > 肺炎
编号:13497711
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评价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3月15日 《中国实用医药》 20208
     【摘要】 目的 探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。方法 204例小兒支气管肺炎患儿,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, 每组102例。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, 在此基础上, 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, 观察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。对比两组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时间、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。结果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咳嗽、肺部啰音、气促消失时间分别为(2.2±0.4)、(4.7±1.3)、(3.5±1.4)、(2.7±0.3)d, 均短于对照组的(4.8±2.1)、(8.9±1.7)、(6.4±2.6)、(4.1±1.2)d,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.1%, 高于对照组的87.3%,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结论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, 可提升治疗效果, 患儿高热、咳嗽、气促等症状能在短时间改善, 其安全性尚可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;小儿支气管肺炎;布地奈德

    DOI:10.14163/j.cnki.11-5547/r.2020.08.049

    小儿肺炎由细菌或病毒引发, 作用于支气管、支气管黏膜和其他周围组织, 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, 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、呼吸急促、喘息等。小儿支气管肺炎多发于婴幼儿时期, 季节性特征明显, 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[1]。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治疗, 但治疗后的护理工作需要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、提升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。目前, 国内临床辅助治疗药物不断涌现, 无论医患均希望药物能提升临床疗效, 其中以氨溴索等系列药物在临床辅助治疗中效果较为显著。氨溴索是溴已新的代谢产物, 也是一种祛痰剂, 通过加强支气管纤毛运动, 加速痰液排出, 从而缓解咳痰、呼吸困难等症状。除此之外, 氨溴索对维持肺泡稳定也具有一定效果。为进一步探究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, 本研究作者选取20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分组实施治疗, 观察加入氨溴索的治疗效果, 为临床小儿支气管肺炎药物治疗提供数据支持。现报告如下。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~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20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, 纳入标准:①经临床诊断和病理实验检查确诊, 符合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(2015年版)》[2]中关于支气管肺炎临床诊断标准;②本实验符合赫尔辛基宣言, 患儿监护人自愿参加实验调查, 在此同时签署了《知情同意书》;③患儿临床均表现出来高烧、咳嗽、咳痰、肺部湿啰音、不规则发热、气促等症状;④经X线平片检查可见肺部存在实质性浸润阴影;⑤血液指标检查证实, 患儿白细胞数量上升, 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上升。排除标准:呼吸道畸形者、支气管异物者、呼吸衰竭者、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及其并发症者;排除治疗期间家属及患儿依从性较差者。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, 每组102例。对照组中男61例, 女41例;年龄5个月~4岁, 平均年龄(2.1±1.5)岁;病程2~8 d, 平均病程(4.2±3.1)d;致病菌类型:流感嗜血杆菌感染24例、肺炎链球菌感染27例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1例、化脓性链球菌感染20例。观察组中男67例, 女35例;年龄6个月~3.7岁, 平均年龄(2.5±1.4)岁;病程4~10 d, 平均病程(5.1±3.7)d;致病菌类型:流感嗜血杆菌感染25例、肺炎链球菌感染28例、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0例、化脓性链球菌感染19例。两组患儿性别、年龄、致病菌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, 具有可比性。

    1.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先进行常规抗感染、抗病毒等治疗。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用0.25 mg布地奈德(AstraZeneca Pty Ltd, 国药准字H20140475)雾化吸入治疗, 2次/d。观察组将布地奈德0.25 mg混合盐酸氨溴索(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, 国药准字J20140032)15 mg雾化吸入治疗, 2次/d, 15~20 min/次。雾化器选择德国百瑞公司生产的超声雾化器。两组均治疗7 d。

    1.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时间, 包括体温恢复正常时间、咳嗽消失时间、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气促消失时间。②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。疗程结束后判定治疗效果, 分为显效、有效、无效。显效:发热、咳嗽、气促等症状消失, 经胸部X线片显示炎性反应基本吸收;有效:发热、咳嗽、气促等症状减轻, 胸部X线病灶减少;无效:发热、气促、咳嗽等症状无好转迹象, 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, 胸部X线片显示病灶无明显改善。治疗总有效率=(显效+有效)/总例数×100%。③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。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、食欲下降、皮疹、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。

    1.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.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。计量资料以均数±标准差( x-±s)表示, 采用t检验;计数资料样本容量n>40且理论频数T>5时, 用χ2检验;n>40, 但1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2. 1 两组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咳嗽、肺部啰音、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,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见表1。

    2. 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.1%, 高于对照组的87.3%,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(P<0.05)。见表2。

    2. 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见表3。, 百拇医药(赵静)
1 2下一页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呼吸内科 > 肺炎